(教育部主管社团)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核心能力分会四川省管理中心--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院校动态 >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职业人生存的基石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职业人生存的基石
我是一个既教过大学又在大型企业干过的人,现在从事管理咨询十余年,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管理咨询业内不少人的“专家情结”。
他们觉得自己拥有很多知识,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自我意识很强,不太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更不愿意受到客户的指责,特别是当他感觉到客户“层次”比较低时(比如客户可能没有怎么上过学),受到指责更是如此。
仔细想来,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又有何用呢?我记得美国一位知名的管理学家针对拥有管理理论的人说过一句话:“如果你的知识没有人为你买单,这些知识就一文不值。”作为职业人,解决问题而不是拥有管理知识永远是最基本的核心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职业人生存的基石
大家都听说过这么一个故事。
森林里的鸟儿在一起开会,要推举一位勇敢的国王来领导和保护大家。
一心想做国王的孔雀先开口说:“各位,大家就选我做国王吧,我的羽毛是最美的。”但大家都没有选择孔雀,因为都感觉孔雀不具备领导和保护他们的能力。
他们最终都选择了强悍的、有责任心的老鹰为百鸟之王。
这个故事暗示了一个道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责任心是制胜的关键。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职业人的硬性条件,它直接决定了我们是否能够承担起责任,胜任工作。
在组织里,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解决问题,达成组织的目标。
如果不能解决问题,一切工作都是白做。
很多人整天忙得团团转,却一点效果没有,可以说,他们不具备处理问题的能力。
因此,这些人不会得到上司和同事的认可。
而另一些人每天虽看似都很清闲,做的事情不多,但却成绩斐然,迅速获得认可和提拔。
因为他们是在用心做事,而且具备工作的能力。
没有能力,我们只能是有效率而无效果地做事;没有能力,就不能顺利地解决问题,也就不能达成我们的目标。
近几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中国首次青年就业状况调查报告》指出:“2006年我国大学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73%。”这意味着有近三成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而成功就业的学生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工资待遇不及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
这种现象的产生意味着什么呢?有些媒体对一些招聘单位进行了采访,问他们招聘人才的标准。
大多数的企业竟不约而同地回答说是“事业心和工作能力”。
很多招聘单位反映说:很多学生虽然成绩很好,却不具备处理问题的能力,他们只会纸上谈兵,缺乏对实际工作的深入思考。
很多名牌高校毕业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不及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要求的待遇又高,所以我们宁可要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
名牌高校毕业的学生确实在知识面上和气质上要胜于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但他们的很多知识都是虚的和不实用的,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知识面窄些,却在专业技能方面优于高校毕业生。
这些反映代表了绝大多数企业的心声。
我们似乎可以从中得出如下两条结论。
首先,在今日的职场上,有学历、有知识不代表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比拥有知识要重要。
在组织里,有许多人有很高的学历,他们知识面宽广,在讨论问题时可以旁征博引,纵横捭阖,但具体让他们去解决问题时,却无计可施。
他们就是我们所说的那些有渊博知识但无解决问题能力的人。
这些人很善于从书中吸取知识,也善于在实践中进行总结,但是知识到了他们的头脑中成了死的,变成了可以夸夸其谈的资讯,他们没有真正参透和领悟知识,以至于不能将知识应用于现实问题的处理之中,所以不能为组织带来实际的生产力,他们对于组织是没有贡献的。
我们要充分意识到能力是我们生存的基石,我们要将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学历、知识不代表能力,资历同样也不代表能力。
很多人资历很高,但是否就说明他们的能力也高人一等呢?也不尽然。
首先,资历高的人不代表在丰富的工作经历中培养了能力。
很多人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工作,仍是笨手笨脚,什么工作也干不利索,这样的人比比皆是。
其次,即使确实具备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能力,随着工作环境的改变和时间的推移,这些经验和能力或许已一无用处。
因为场所变了,对工作能力的要求也会变化。
很多知名的企业在创建初期总会有那么几个元老级的人物辛苦创业,但等到企业做到一定的规模以后,往往只让非核心的元老级人物享受大股东待遇,而不再让他们参与企业的实际运作,企业的运转靠的是核心领导者重新选拔的一批年轻有为的人。
从资历上说,这些人是很高的,但是时代改变了,环境改变了,那些元老的思想与能力也不可避免地过时,不可避免地被淘汰。
近年来,关于MBA的争论也源于这个问题,不少MBA毕业后所表现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们所要求的报酬以及企业给予的报酬出现了巨大反差,而一些国内商学院的负责人竟然提出了“我们培养的是研究型MBA”。
请问,MBA还有研究型的吗?他们本来就是要到企业从事实际管理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型的定位把他们带到了学者的位置上,那么企业为什么要为他们买单呢?
友情链接:
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
中国教育信息网
成都教育在线
主办: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核心能力分会四川省管理中心
技术支持:成都博润创新教育研究院
蜀ICP备12007063号 成都鲜花 同城送花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静安路5号(四川师范大学) 电话:028-84764068 邮编:610068